中财举办“全球化、数字化与国际税收改革” 国际研讨会

时间:2020/12/7   来源: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班

11月28日,由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主办、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税务研究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财税研究中心协办的“全球化、数字化与国际税收改革”国际研讨会顺利举办。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美国杜克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加拿大约克大学、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荷兰莱顿大学、维也纳经济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以及中央财经大学等国内外二十余位国际税收专家学者围绕国际税收变革迷局,全球化、数字化与国际税收治理,国际税收的挑战与未来等展开讨论。与会者充分肯定了在全球化与数字化背景下开展国际税收规则讨论对于促进国际税收治理与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会议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来自多个国家的3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开幕式由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白彦锋教授主持。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马海涛教授致辞指出,面向数字化发展进行税收制度调整和转型、提升国际税收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强数字经济税收的国际协调与合作,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新问题。国际税收的改革和发展离不开国际税收研究机构和各位学者们的推动和奉献,此次会议旨在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经验、碰撞思想的机会。

国家税务总局国际司司长蒙玉英致辞表示,全球经济新发展需要国际税收新规则,国际税收新规则需要凝聚共识,国际税收治理需要各方齐某共治,此次会议有助于从方法、形式、深度上拓展国际税收新规则的理解。

会议研讨第一版块的主题为“国际税收变革的迷局”,由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副院长何杨教授主持。美国杜克大学的Peter Barnes教授和纽约大学的David Rosenbloom教授围绕“数字税收:是否有更好的道路?”对OECD提出的第一支柱内容进行评述,认为应凝聚全球共识,实行总所得课税,其中借鉴增值税形式是一个可行的替代选择。加拿大约克大学的李金艳教授认为,第一、二支柱的提出将会构建一个平行税制,并就平行税收世界下可能产生的系列问题进行阐述。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会长张志勇从应对数字经济三种不同的方式,即单边、双边与多边措施出发,讨论每种方式下可能存在的问题。中央财经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席李俊生教授围绕国际税收改革的核心目标、要解决的问题及如何采用更好的方法三大方面,从财政学的视角分享了关于重构税收管辖权的一些观点。

第二版块的主题为“全球化、数字化与国际税收治理”。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党委书记樊勇教授从中国增值税改革的实践出发,结合身边的数字经济税收案例,对数字化背景下中国增值税改革的走向和内容进行探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公共杜莉教授分享了关于税收因素给中国企业对非洲投资带来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支柱二的设计需要更多的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实际税收优惠。厦门大学法学院朱炎生教授从多边方案、联合国主张的双边方案以及数字服务税三大方案出发,探讨了如何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对于跨国公司更好地征税。

第三版块的主题为“国际税收的挑战与未来”,由《国际税收》编辑部副主任(主持工作)韩霖主持。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刘志阔副教授分享了关于中国跨国公司和外国在华公司避税事实的测算研究,希望国与国之间加强对话,认为政府机关拓宽与研究机构的合作,有利于更好地拓展国际税收的研究。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何杨教授分享了关于数字化对剩余利润影响的研究,并指出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加剧了剩余利润的不均衡和集中化,应该着重从剩余利润再分配的视角探讨国际税收规则。荷兰莱顿大学的Kees van Raad教授和维也纳经济大学的Raffaele.Petruzzi博士分别从税收协定视角和转让定价视角讨论了数字化带来的挑战。牛津大学John Vella教授结合具体案例对基于目的地的现金流量税进行详细介绍。牛津大学廖体忠博士对支柱一的规则和计算方法进行介绍,并提出支柱一可能带来的十大挑战。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的Sol Picciotto教授回顾了OECD税改历程,并对改革未来进行探索,阐述了最低有效税率(METR)的改革模式。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税务研究中心主任曹明星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他指出,本次会议汇聚国内外的国际税收专家,在数字经济税改的关键时期,讨论了剩余利润、税收协定、转让定价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对于促进数字经济背景下国际税收的理论重构和规则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是经济数字化背景下,国际税收规则重塑的关键时期,改革走向将深刻影响到未来的国际税收治理和国际投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资本输出和资本输入的大国,并致力于进一步全面深化开放,推动国际税收治理,在国际税收规则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校将继续发挥在国际税收领域教学和科研的引领作用,与国内外同仁一道不断提升我国国际税收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国际影响力。